小规格不锈钢管生产工艺
原材料进厂检验
对原材料炉号按检验标准进行取样并作相关性能的检测。试验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晶间腐蚀试验和机械性能试验等。试验完成后由检测中心向质保部门出具材料性能报告和原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报告,由品质部进行合格判定,判定合格后,方可入库,继而安排生产。
主要技术要求:
1.化学成分(表1)
钢 种 |
化学成份% |
||||||||
C≤ |
Si≤ |
Mn≤ |
P≤ |
S≤ |
Cr |
Ni≤ |
Mo |
N |
|
2205 |
0.030 |
1.00 |
2.00 |
0.030 |
0.030 |
22~23 |
5.5~6.5 |
3~3.5 |
0.14~0.2 |
022Cr17Ni12Mo2 |
0.030 |
1.00 |
2.00 |
0.045 |
0.030 |
16~18 |
10~14 |
2~3 |
|
2.尺寸公差(表2)按标准要求,以下为GB/T14976-2012示例,
尺寸 |
允许偏差 |
||
普通级 |
高级 |
||
外径D |
5~10 |
±0.20 |
±0.15 |
>1O~30 |
±0.30 |
±0.20 |
|
>30~50 |
±0.40 |
±0.30 |
|
>50 |
±0.9%D |
±0.8%D |
|
壁厚S |
≤3 |
±14%S |
+12.5%S/-10%S |
>3 |
+12.5%S/-10%S |
±10%S |
3.长度要求
3.1 通常长度:钢管一般以通常长度交货,通常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冷拔(轧)钢管…………………………………5000mm~12000mm
3.2 定尺长度和倍尺长度
3.2.1 定尺长度:定尺长度应在通常长度范围内,全长允许偏差范围分为3个等级
直径 偏差范围
<¢60㎜ 0~5mm
¢60㎜≤直径≤¢159㎜ 0~10mm;
>159㎜ 0~20mm;
3.2.2 倍尺长度:被尺长度应在通常长度范围内,每个倍尺长度应按以下规定留出切口余量。
外径≤159mm…………………………………5mm~10mm
外径>159mm…………………………………10mm~15mm
3.3 弯曲度
3.3.1 全长弯曲度:钢管全长弯曲度不得大于钢管总长0.15%
3.3.2 钢管的每米弯曲度不得大于如下规定:
壁厚≤15mm…………………………………1.5mm/m
壁厚>15mm…………………………………2.0mm/m
3.4 端头外形:钢管的两端面应与钢管的轴线垂直,并清除毛刺。
A.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穿孔车间管坯(原料)与荒管轧制的质量控制计划
穿孔车间应做到:从管坯(原料)来料的炉号、吨位、支数(长料),检验、切割后的投料吨位、合格支数,穿孔后荒管的合格支数,每道工序记录清晰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1.1根据GB/T14976-2002标准要求,按表1的化学成分要求及成品尺寸,提出管坯(原料)计划。
1.2管坯入库前,按照YB/T2008-2007对不锈钢管坯进行抽验。检验项目如下。
1.2.1低倍组织(每炉批2个)
1.2.1.1管坯的截面酸侵低倍片上不允许有目视可见的缩孔,气泡,裂纹, 夹杂翻皮,及白点。
1.2.1.2 酸浸低倍组织级别应表1的I 组规定
(表3) 低倍组织合格级别
组别 |
一般疏松 |
中心疏松 |
I 组 |
≤ 1.5 |
≤ 1.5 |
II 组 |
≤ 1.5 |
≤ 1.5 |
1.2.2非金属夹杂物(每炉批一个),管坯的非金属夹杂物应按Ⅱ组规定执行
(表4) 非金属夹杂物合格级别
组别 |
A |
B |
C |
D |
I 组 |
≤2.0 |
≤2.5 |
≤2.0 |
≤1.5 |
II 组 |
≤2.5 |
≤3.0 |
≤2.5 |
≤2.0 |
1.2.3 a-相面积含量(每炉批1个)
奥氏体型管坯将进行a-相面积含量检验:
(a)直径≤150mm 1.5 级合格
(b)直径> 150mm 2 级合格
1.2.4. 化学成分(每炉批一个),管坯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化学成分要求。
1.2..5. 表面及外观尺寸(逐支)
1.2.5.1 直径允许偏差:直径截面允许偏差按表3*三组执行
(表5) 直径截面允许偏差
截面公称尺寸 |
尺寸允许偏差 |
||
组别 |
|||
Ⅰ组 |
Ⅱ组 |
Ⅲ组 |
|
>50~80 |
±0.60 |
±0.70 |
±0.80 |
>80~110 |
±0.90 |
±1.00 |
±1.10 |
>110~150 |
±1.20 |
±1.30 |
±1.40 |
>150~200 |
±1.60 |
±1.80 |
±2.00 |
>200~250 |
±1.0% |
±1.8% |
±1.3% |
1.2.5.2 热轧或锻制表面状态管坯通常长度:2000mm~12000mm
1.2.5.3 管坯定尺或倍尺长度允许偏差:+50mm/-0mm
1.2.5.4 不圆度:管坯的不圆度不大于公称直径公差的75%
1.2.5.5 弯曲度:管坯的弯曲度每米不大于5mm,总的弯曲度不大于总长的0.5%。
1.2.5.6 端部: 管坯两端应锯切。直径不大于90mm的管坯,其端部切斜度不大于8mm, 直径大于90mm管坯,其端部切斜度不大于10mm。
1.3剥皮:检查剥皮后管坯表面,是否存在裂纹、结疤、折叠等缺陷,并对缺陷作修磨处理;如有管坯存在严重的裂纹、结疤、折叠等缺陷,这些管坯必须剔出,并进行单独标识、管理,不得流入下道工序。剥皮的深度不小于表6的规定
(表6) 管坯扒皮深度
管坯外径 |
? 65-75 |
? 90 |
? 130 |
? 160 |
? 200 |
剥皮深度 |
1.0 -1.2 mm |
1.3-1.5 mm |
1.5-2.0 mm |
1.6 – 2.0 mm |
2 – 2.8 mm |
1.4定心:,穿孔的管坯必须逐支采用冷定心,冷定心要求对准管坯中心,定心孔需符合表7的规定
(表7)定心孔
管坯外径 |
? 65-75 |
? 90 |
? 130 |
? 160 |
? 200 |
钻孔直径 |
12-15 |
15 |
15 |
28-30 |
>30 |
钻孔深度 |
10mm |
10mm |
15-18mm |
>20mm |
>220mm |
1.5管坯加热制度:控制好炉温,严防混炉号:穿孔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热炉操作指导书》和《穿孔操作指导书》操作。在加热上料过程中注意在每炉批号之间加上隔管将不同炉号,不同钢种的管坯隔开,特别是对相同规格,不同炉号或不同钢种的管坯穿孔时,一定要用隔管隔开,防止混炉号,混钢种。
wzasme.cn.b2b168.com/m/